正宗張門巨峰葡萄
南張門位于新鄉市鳳泉區區治所西4公里,這里空氣清新,水質甜潤,沙質土壤,是葡萄等得天獨厚的生產基地,屬綠色葡萄生產基地。
南張門葡萄園種植基地,在百畝葡萄樹,有巨峰、富士、龍寶等十余種葡萄,是豫北地區較具規模的葡萄種植基地。南張門葡萄以香甜可口,顆粒飽滿而出名。
生長環境:
葡萄生長時所需低氣溫約12℃-15℃,低地溫約為10℃-13℃,花期適溫度為20℃左右,果實膨大期適溫度為20℃-30℃.如日夜溫差大,著色及糖度較好。葡萄春季萌芽后。如溫度上升快,則易造成枝條徒長,表現為節聞長不充實,花期易受精不良,如遇春寒要注意多施磷肥和高碳有機質,盡量減少氮肥。
水分:
葡萄對水分要求較高,嚴格控制土壤中水分是種好葡萄的一個前提。葡萄在生長初期或營養生長期時需水量較多,生長后期或結果期,根部較為衰弱需水較少,要避免傷根免影響品質。葡萄忌雨水及露水,雨多年份易造成日照不足,光合作用受限制,過多吸收水量易引起枝條徒長及濕度過高,較易引起各種疾病,如黑痘病、灰霉病等。因此在開花期盡量將枝條保持在40-70厘米;容易裂果地區結果期灌水量也應加以控制。缺水及易干旱地區要適當墊蓋稻草,用以保持土壤濕度,同時也可控制草的生長。
光照:
葡萄在正常生長期間必須要有一定強度的光照,但光照太強時特別是葡萄進人硬核期較易發生日灼病,這時可采取套袋或植株留葉時盡量留住能遮住葡萄果實的葉。而日照不足時,易造成開花期花冠脫落不良,受精率低;花芽分化期花芽分化不良,單性果多;生長期植株徒長,節間長。不結果或結單性果;果實膨大期病害及品質不良;成熟期著色不好,糖度下降。
土壤:
葡萄雖然在各種土壤(經過改良)均能栽培,但以壤土及細砂質壤土為好,砂質土雖透氣性能好.但保肥保水能力較差。壤土介于砂質土與粘質土之間。其保水保肥能力較強,多數較為肥沃,在葡萄生長旺盛時,較易流花和單性結果,在高溫光照條件好時,結實好、產量高。低溫日照少時,結果不太好,產量低;平時注意排水,避免探耕,冬季輕度修剪、夏季可多修剪,并噴施硼砂,磷酸二氫鉀及過磷酸鈣等。粘質土透氣性較差,但保肥保水較好、養分分解及吸收較慢,初期較少徒長現象、流花及單性果現象較少,但發育后期容易徒長.果穗果粒雖大,但糖度及肉質往往不太好,應多施高碳有機質或加少量砂加以改良,酸性土壤使用適量石灰中和。
營養:
葡萄與大多數作物類似,其生長所需營養元素,大約有17種:碳、氫、氧、氮、磷、鉀、鈣、鎂、硫、鐵、錳、鋅、銅、硼、鉬、氯、鈷,基中碳和氧是光合作用時得自空氣中的二氧化碳,氫則來自土壤中的水分,其余各元素除了氮外,多數由根部從土壤中吸收,它們的比例關系為:作物新鮮組織的94%-99.5%是由空氣和水的碳氫氧組合而成,而只有約0.5%-6%是來自土壤中的營養元素?;瘜W肥料主要提供氮、磷、鉀三要素,有些化肥也含有大量鈣、鎂、硫,使用化肥效果雖然明顯,但使用過量易造成肥害,尤其鉀肥用量應小心。而有機肥料營養元素含量較低,可大量使用,且對土壤的物理、化學、生物性質均有改良效果。另外可視土壤情況添加土壤改良劑,一般情況下,強酸性土壤較易缺乏磷、鉀、鈣、鎂、矽、鉬、鋅、銅、硼等元素;堿性或石灰質土壤則較易缺乏氮、磷、鐵、錳、鋅、銅等元素。營養補充多數采取基肥、追肥、葉面施肥3種方式,基肥為冬眠或采收后使用。追肥為開花后利用雨后或澆水后撒施化學肥料,pH值6.0以下的土壤可追施白云石粉或石灰。